显示墙控制器为大屏幕图形显示提供了灵活的拼接和操作选择,对于开辟窗口不多(4-6个)、只改变显示内容而较少改变拼接方式的场合,是一种理想的选择。由于改变拼接方式时,控制器需对各个窗口进行转换和计算操作,要重新对投影机进行同步,占用很大的系统资源和处理时间,使得切换时间较长,有的长达1分钟。在输出分辨率高、开窗口多、要求切换频繁的应用场合,切换时间、开窗口时间会较长,视频显示会有动画。在大型管理中心,信号源的数量大大超过可开窗口的数量,时常需要改变显示模式,进行模式切换,因此应选择功能更强大的控制器。根据一般感受,窗口数量不应超过10个。因此软拼接适用于信号源切换较少的场合使用。
舞台银幕灯光设计原则
舞台灯光系统设计是遵循舞台艺术表演的规律和特殊使用要求进行配置的,其目的在于将各种表演艺术再现过程所需的灯光工艺设备,按系统工程进行设计配置,使舞台灯光系统准确、圆满地为艺术展示服务。
1. 创造完全的舞台布光自由空间,适应一切布光要求;
2. 为使该系统能够持续运行,适当加大储备和扩展空间;
3. 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作为重要设计指标;
4. 节能冷光新型灯具被引入系统设计中;
5. DMX512数字信号网络技术被引入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银幕亮度增益选择:
银幕提高亮度增益,其实是减少银幕的反射角,也就是说把反射到其他方向的光线聚拢来反射到观看(测量)处,以提高亮度的感觉。也就是说,亮度增益提高了,其反射角肯定减少,而反射角减少就会带来主观亮度均匀度下降的感觉,可视角度减少,也就是观看时中心亮度提高,其他区域亮度减少。
因此,我们在选用不同银幕亮度增益时,须作一个折中,就是选择一个相对较高的亮度增益的银幕。这样具有较高的幕面亮度感觉。同时也具有较好的亮度均匀度感受(看3D电影尤其如此)。
避免选择太高亮度增益的银幕,而忽视可视角度这个问题,建议应选择亮度增益在2.2-2.4的银幕。
框尺寸如何?
银幕尺寸并不是真的墙倒墙的尺寸,而是必须留有合适的尺寸的黑色幕框来衬托的。原则是,下水平幕框宽度是墙到墙,高度是银幕视点,上水平幕框宽度是墙到墙。高度则根据银幕宽度在0.5-1米之间选取,画面越宽,高度可增加。而左右两边的幕框,以等高设计的宽银幕为准,宽度在0.3-0.5米之间。画面越大,宽度可增加。高度以大于上下水平幕框的距离,活动式则以符合遮幅式画面的宽度为限。
现在由于电影院尺寸所限,为了尽可能把银幕做大,也有采用银幕在幕框上反包的形式,这样就不需要幕框了,只需上下采用黑色帷幔就行。